港香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港香网 > 洞鉴黑白 > 第五章 缘起缘灭第八章 涅盘重生

第五章 缘起缘灭第八章 涅盘重生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八节涅盘重生

当代课老师,收入低不说,眼前,好像也很难看到希望。

邵金南在竹林乡中心完小代课时,他教的,是附设初中的语文、英语,而且,颇受学生欢迎。有一年,青云县在全县统考时,邵金南教的一个班,和他的一个同事、一名正式老师所教的班级相比,英语考试,平均分高了四十多分。大家都暗暗感叹,邵金南真是块教书的料,只可惜,他不是正式老师。

梅素借调到了城里,两人关系日趋冷淡。

邵金南不管不顾,心无旁骛,一心只扑在学习上。顺利完成了中文专科的自考,获得了专科文凭。

竹林乡不久前新上任了一位党高官。

当时的乡政府部门中,有个乡科委,乡科委有个计划内临时工的空缺岗位,月薪八十元,属于青云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属机构。

以前,需要谋取乡上的这类空缺岗位,只要找到那么一个有头有脸,和书记、乡长关系好的人,请上一顿饭,喝上一次酒,打个招呼,就可以顺利搞定,直接走马上任。

新来的这位书记,着力创新,锐意改革,清廉正派,对那些拉关系、走后门的人,概不买账。他有意打破窠臼,别开生面。在书记的主导下,通过乡党委会研究决定,乡科委计划内临时工的空缺岗位,要面对全乡,公开进行招聘。

邵金南的哥哥邵麟南,获悉消息后,动员邵金南参加应聘考试。当年,这是很新鲜的一件事,内地很少听说过,只在南方沿海一带,才有这种情况发生。

邵麟南的观点是,代课转正的机会,虽说有,但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。虽然早有传闻,说连续不间断地代课满四年,就有机会参加代课老师转正考试,通过考试后,再集中培训一年,就能作为正式老师,分配到原来代课的单位教书。但这种转正考试,从来就没有举办过一次。

当时虽然不太清楚,乡党委、政府招聘的计划内临时工,前景究竟如何,但人挪活,树挪死,与其老守在代课老师的岗位上,丝毫不能动弹,不如参与乡党委、政府的招聘考试,或许,还有可能,为自己赢来一些日后参与转正考试的机会。在党委、政府部门工作,通过考试,转为国家公务员的机会,也许,要多得多。

所谓病急乱投医,当时,邵金南已经没有了挑肥捡瘦的权力。只要有什么考试,只要自己有资格报名参与,他都毫不迟疑地参与。几年下来,亮堂堂、红艳艳的证书,大的、小的、朴实的、气派的,已经考取了一大摞,小心存放在父亲给他做的一个木箱子里。

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。谁也说不清楚,这些个证书,也许,哪一天,它就能够发挥点作用呢。

竹林乡政府举办的招聘考试,全乡有近百人报名参加。学校的代课老师,报名参加的也不少。

人头涌动,踊跃参与的情景,大有升腾即显贵、鲤鱼跃龙门之势。

一番拼搏下来,邵金南稳占头筹,击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,获取了竹林乡科委科技干事的职位。

科技干事的职责,就是在广大农村,推广一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。什么营养袋育苗啦,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啦,大棚蔬菜的种植啦,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,既有切合当地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的,也有跟新风赶时髦追求形式主义而颇显荒谬滑稽的。

总体说来,好的导向占了主流。实际工作中,难度挺大,老百姓早已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模式,很难做出大的改变。这就得在每个村子里,挑选那些思想解放,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开明人士,请他们带头推广某种新品种,或者带头试行某种新的耕种方法。

村子里有人领头尝试,只要成功了,别的村民,不用你去找他,他都会主动问上门来,学习新的耕作技术。

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,邵金南代过课、当过老师的经历,也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,那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,以及那些学生的家长,即使内心不理解,邵金南推广的,究竟是种什么新玩意,但从情感上,他们都倾向于邵金南。

“邵老师是个好人,他来推广的,肯定没有什么问题。”这话,成了力挺邵金南的那些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口头禅。

离开学校,到乡政府工作大约一个学期后,新学期开学,竹林乡附设初中,缺乏英语老师,学校领导特意找到乡党高官、乡长,做了专题汇报,要把邵金南返聘回学校,任英语老师。校长专门提出,邵金南需要下乡完成乡党委、政府安排的相关职能工作时,学校可以提前安排讲授其他科目的老师,跟邵金南换课。用这种变通而灵活的办法,暂时解决附设初中英语老师紧缺的工作难题。

书记、乡长,首肯了这一提议。邵金南便学校、乡政府两头兼顾。工作任务虽然加重了,但学校的代课金,加上乡政府发放的计划内临时工的工资,两样加起来,已经有了将近一百五十元,与此前专门代课相比,收入增加了不少,生活状况,也改善了许多。

竹林乡离青云县城虽然不远,但当年交通不便,竹林乡尚处于极端偏僻、落后的状态。

交通虽然不便,文化虽然落后,但有些休闲娱乐的玩意,却从来不会落后城市多久。当城里人开始把更多的休闲时光,花在打麻将上时,竹林乡也不甘落后,很快就蔚然成风。“国粹”精神,大放光芒。

惟有邵金南,除了书本,对所有的娱乐、所有的休闲方式,都无暇光顾。内心深处,也丝毫不感兴趣。

竹林乡当年还未通电,夜晚十一二点,乡街子上,亮着灯的屋子,除了主要领导的房间,别的,绝大多数,发出来的响声,不是麻将声,就是喝酒划拳的声音。此外,还有一间例外,那是邵金南的房间:马灯灯罩擦得铮光明亮,昏黄而温馨的煤油灯光下,邵金南正埋头苦读,不时,作些笔记。

沉沦于人生底谷,在紫石村小学、在竹林乡中心完小附设初中代课时,在竹林乡科委,任科技干事,跋山涉水、走村进寨搞农业科技推广时,一首《苏武牧羊》的老歌,是邵金南随时随地都在吟唱的:

苏武留胡节不辱,雪地又冰天,穷愁十九年。渴饮雪,饥吞毡,牧羊北海边。心存汉社稷,旄落犹未还。历尽难中难,心如铁石坚,夜坐塞上时有笳声,入耳痛心酸。

转眼北风吹,雁群汉关飞,白发娘,望儿归,红妆守空帏。三更同入梦,两地谁梦谁?任海枯石烂,大节不稍亏。终教匈奴心惊胆碎,拱服汉德威。

这首歌,苍凉,悲壮,坚韧,励志。

这首歌的词作者,是近代着名书法家、教育家蒋荫棠先生。清末民初,国体更迭,内忧外患,民不聊生。蒋荫棠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,山河破碎,怒气填胸,满怀激愤,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、感人肺腑,充满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歌词,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,精诚团结,共赴国难。

民国初年,这首《苏武牧羊》一经传出,短短几年,就唱响了大江南北。它曾经是“察绥抗日同盟军”早晚必唱的军歌。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将士,赴汤蹈火,奋勇杀敌,捐躯国难,视死如归。

邵金南的处境,正需昂扬斗志,奋力拼搏。每次唱起这首歌,他都会觉得精神振作,正气激荡。

就在那一年,令人激动不已的消息传来,代课老师终于可以参加转正考试了。规则与之前的传闻一模一样,凡是不间断地代课满四年以上的代课老师,都可以参加转正考试。通过考试后,再到青云县城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一年,即可分配工作,成为正式教师。

邵金南参与了这场竞争激烈,不见枪弹横飞、却仍旧销烟弥漫的战斗。考试时,有一道作文,记叙文,题目自选,邵金南欣然提笔,写下标题:心事。

高考落榜以后,无忧无虑的人生,从此急转直下。身份的卑微,遭受的冷眼,经济的拮据,生活的困顿,往事种种,历历在目。

女儿子淑生病,自己又无钱送她进医院的那一幕幕场景,锥心泣血,刻骨铭心,邵金南茫然不知,他此次参与的考试,能否如愿以偿,从此改变他忧患重重、前程黯淡的人生。

在考场,邵金南奋笔疾书,把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隐忧,把脉脉的心事和祈求,全部化作激荡奔突的恣肆汪洋,敞开胸怀,激泻千里。酣畅淋漓,倾诉无遗。

看到很多参考人员,咬住笔帽,寂然发呆,离开教室颇不甘心,久坐无为倍觉无聊。邵金南心头的底气,一下子变得格外充足。他觉得,自己这次,应该可以稳操胜券。

考试结果出炉,邵金南的成绩,远在代课老师转正考试的录取分数线之上。

但有个问题却接踵而至,隐隐的担忧,深藏的恐惧,无时无刻,不占据着邵金南的心头:会不会有人去告发他!

考到乡政府,担任乡科委的计划内临时工后,有一个学期的时间,邵金南没有继续参与代课,严格意义上来说,他的代课时间,中断了一个学期。

这是邵金南的硬伤!

邵金南即便顺利通过考试,如果有嫉恨他的人,暗中作祟,匿名举报、告发,拿他曾中断过一个学期的代课时间这事来做文章,就有可能让他的这次考试成绩作废。在这种关键时刻,人们的善良,往往会隐迹藏踪,流露出动物的原始本性,显现出见到猎物、你争我夺时骇人的獠牙。

哥哥邵麟南,也为这事暗暗担心。敌暗我明,目前的状况,任何一个看不惯邵金南、不希望邵金南过上好日子的人,任何一个以为邵金南占了他的名额,或者以为只要把邵金南排挤在外,他就有可能跻身考试胜利者之列的人,只要存着点邪心歹念,一纸匿名举报信,完全就可能毁邵金南于一旦。

那段时间,邵金南在希望的巅峰,与无望的暗域之间,来回穿梭,颠倒浮沉。一方面,满怀希望,有可能远离深渊,走上一条金光大道,自此开辟出全新的人生前景;一方面,暗流涌动,不明敌情、不知对手为何人的威胁,时刻有可能奔袭而来的攻击,无时无刻,不紧盯着邵金南,环伺在侧,阴藏杀机。

正在饱受煎熬之际,乡政府这边,来了一份文件,像邵金南这类计划内临时工,在乡科委工作的科技干事,有一次转正的机遇!但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,考试成绩,达到规定的分数线,就录用为公务员,达不到的,一律清退回家,不再保留岗位。空缺的岗位,由以后新招录的公务员补齐。

邵金南立即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,告知了哥哥邵麟南。

兄嫂经过慎重考虑,建议邵金南,放弃已经通过考试的代课老师转正这一机遇,立即着手复习,参与政府统一招录的考试。

代课老师转正考试,虽然分数已经通过,但之前提及的那些不利因素一直存在,更有甚者,即便已经分配了工作,有了正式教师的身份,仍然不排除有人继续告发的这种可能。教育系统,人员众多,龙蛇混杂,相同的事例,比比皆是。

而在乡政府这边,邵金南的身份,完全具备考试资格,完全符合文件精神,毫无任何疑义,只要顺利通过考试,天王老子也不可能有一星半点可以指责、攻击、告发的理由或可能。

邵金南只得下定决心,舍弃业将到手的希望,重振旗鼓,再次投入一场恶战。这次,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的、也有可能是最后的一次机遇。他无论如何,也得破釜沉舟,背水一战。

转正考试所涉内容,与高考异曲同工,只不过把所涵盖的科目,分成两本厚厚的书。两本书即为两科,每科总分为一百分。两科共计两百分。参加考试的人员,两科合计考分达到八十分即为合格,予以转正。

接到通知的时间,到确定下来的考试日期,相差不到两个月,邵金南得立即抓紧时间复习。

正在这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,家里出了一件大事!

母亲骤患疾病,头部剧烈疼痛。

哥哥邵麟南把父母接到城里,将母亲送到青云市第一人民医住院治疗。不料,刚住进医院,就接到了母亲病危的医院通知。

邵金南心急如焚,火烧火燎赶到医院。

谁知祸不单行,本来是到医院探望、招呼老伴的父亲,也竟然病倒了,而且,医院同样发了父亲的病危通知书。

两个老人先后住院,同时病危!

父母一生操劳,饱尝艰辛。好不容易苦尽甘来,正该好好享受暮年时光,却不料竟遭病魔侵袭,生命垂危。

于邵金南而言,父母给予他的,永远无法说清算尽,自己回报于父母的,简直没有一星半点,如果父母真有不测,这一生,他如何承受得了这种愧疚与遗憾!

兄嫂在城里工作,极其忙碌。大部分时间,都由邵金南在医院招呼两个老人。不断在两间病房跑来串去。

一会儿,父亲出现危急状况!心惊胆颤,跑去把医生叫来,一番急救后,终于稳住。正稍微心安一点,母亲那里,又出现了极其吓人的危急状况,泪流满面中,跑到医生跟前,哀求医生赶到病房施救。终于,又转危为安。

如是情况,有时一天之中,要反复三至四次。

父母情况稍一稳定,邵金南便抹干眼泪,沉心读书,加劲复习。

幸好,两个老人都治疗痊愈,康复出院。

邵金南参加转正考试,也取得了极其优异的好成绩。一科考得八十四分,一科考得八十一分,获得包括青云县在内的全市十一个县第一名。而在此次参加考试的人员中,因两科总分不及八十分,被永久辞退、不得转正的人,远超参加考试人员数的三分之二。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