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香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港香网 > 末世女带着空间穿六零 > 第40章 晋江独家

第40章 晋江独家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*

山里日子好了, 过年也讲究起来。www.xinghuozuowen.com

好些人家都杀了猪, 备了年货。

那猪肉一部分拉到集上卖掉了,一部分腌制起来, 做成了腊肉。

林知山家早早地就腌制上了。

那腊肉半肥半瘦,熏成了枣红色,香味浓郁,很有地方特色。再加上李秀竹的手艺好, 那萝卜干炒腊肉、酸笋炒腊肉, 色香味俱全, 好吃得不得了。

林小婵在山里过了一个肥年。

不但有香喷喷的大米饭,还把鸡鸭鱼肉吃了个遍。闲暇之余, 她就带着二根和小根去捉山鸡,除了满足口福之欲,还腌制了一部分。

山货多了, 库房里满满当当的。

那横梁上, 挂着一串串的腊肉、腊肠、熏鸡、兔肉, 够一年吃的。

林小婵进去瞅了瞅,感到心满意足。

苦日子过惯了,就喜欢囤些吃的, 越多越好。

“小婵,把这些腊味儿、桔子,还有桃酱、酸笋都带上,让你爹你娘也尝尝!”

李秀竹备了一大包山货,让小婵带着。

林小婵也不客气。

这是家里的一片心意, 就收下好了。

*

赶在开学前,林小婵回到了驻地。

家里很热闹,爷爷奶奶都在城里过年。

见小婵回来了,就问起山里的情况。

林小婵不好说实话,就含含糊糊的。

可那些东西却暴露了真相。

张氏就说叨开了,想让骏山帮衬一下侄子侄女。

“骏山啊,你大哥、二哥跟前娃娃多,都窝在乡里哪有个出息?你给瞅瞅,看看能不能在县里或镇子上找个事儿做?”

“娘,我留意着呢!”

林骏山笑着答应下来。

这些年他回去得少,对家乡情况不熟,的确帮衬得少。

林徳先不想给骏山添麻烦,可想着老大、老二家的娃娃都成年了,能帮一把是一把,只要有一个出息了,其他的就带起来了。

对老家的事,李秀娥不好多言,就没吱声。

林小婵听到了,翻了个白眼。

对二伯家,她没意见,只要在能力范围内,帮多少都行。可对大伯家却不感冒,一想到那个刘彩云就反胃。

听奶奶说,大娘这两年老实多了。

乡里搞清查,那些不安分的都被提搂出来,教育了一番。大娘也被人举报了,说她装神弄鬼骗钱,如果不是看在家里有军属的份上,早就被弄去劳动改造了。

对老家的事,林小婵不愿多想。

她进城后,就没回去过。

秀娥妈妈也不想回去,爸爸工作忙,抽不出时间来,倒是省了不少麻烦。搬到新家后,本来想请外公外婆过来瞧瞧,可爷爷奶奶在这边,就不好碰面了。

她给大川舅舅写信,介绍了山里的经验。大川舅舅回了信,说想法很好,可以借鉴一下。要说,李家铺那边物产丰富,水路交通十分便利,比山里强多了,倒是不用担心。

林小婵把心思放在了吃喝上,林骏山却不能不考虑。

他找到杨成业,打听了一下。

杨成业跟昔日的战友们都保持着联络,不管哪个县都有熟人,就拍着胸脯说:“骏山,这事就交给我了!”

“杨大哥,那就多费心了!”

杨成业哈哈大笑,说:“骏山,你跟我客气个啥?”

二人是过命的交情,的确不用客气。

*

小婵回来了,杨晓光就安心了。

他也不晓得为啥,小婵一回老家,就盼着她赶紧回来。小婵来送山货,也不好意思跟小婵说话,可小婵一走,就跑到阳台上瞅着。

杨晓光知道自己思想发叉了,却不肯承认。

这要是被别人晓得了,还了得?

起哄是一方面,对小婵的声誉也有影响。

学校里封建着呢,男生女生都不说话。当然,也有传小纸条的,那是极个别调皮同学,鬼鬼祟祟的,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呢。

杨晓光是明察秋毫。

校里校外的那些小动作,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可轮到他自己了,就紧张起来,生怕露出了蛛丝马迹。

林小婵忙着去菜园子、果园子转悠,也没往这上面想。

张班长说:“等天暖和了,再炕一批小鸡。”

她跟张班长打了招呼,鸡蛋也选好了,就等着孵小鸡呢。养上半年,公鸡宰了吃肉,母鸡留着下蛋,一家人的营养就跟上了。

*

开学后,球队又恢复了训练。

赶在课外时间,男生女生都跑来围观。

排球场上还好,那篮球场上就格外热闹。

林小婵听着那边的喊声,心说,杨晓光又出风头了?

她想过去瞧瞧,可还是忍住了。

日子一恍而过。

到了五月下旬,校际联赛开始了。

市体育队和部队上都来选苗子。教练员一眼就相中了林小婵,两家争抢着,还来做林小婵的思想工作。

林小婵自然愿意留在部队上。

她想,先在部队上挂个号吧?训练归训练,学历还是要有的。

*

联赛结束了,期末考试如期而至。

这时候,报纸上热闹得很,天天展开辩论。

学校里还算安静,就等着放假呢。

秀竹妈妈写信,要小婵回去过暑假。

林小婵就搭乘军车赶了回去。

二根在坝上等着,接小婵进山。

到了家,林小婵跟家里开了个小会。

“爹,娘,运动就要来了,不管是谁来套话,可不能接话哦!会上也不要发言,听着就行……”

“小婵,你放心,爹嘴巴严实着呢!”

林知山是个话匣子,赶紧做了保证。

李秀竹一向沉稳,倒是没问题。

“二哥,学校里也会搞活动,不要冒尖,随大流就行!”

林小婵知道那股热潮会刮到乡下,就给二根打了预防针。

二根拍着胸脯说:“小婵,哥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,闲了就帮家里干点活儿……”

大根一走,二根懂事多了,不贪玩了,也知道操心了。

剩下的就是小根了。

林小婵跟小根说:“小根,要好好学习,不要跟着人家瞎跑!”

“姐,你放心吧,我还想考军校呢!”

小根很聪明,学习上很用心。

他高小毕业了,要升初中了。

这是小娃娃和大娃娃的分水岭,可赶在这个档口,怕会受到影响。林小婵把参考书都带来了,让小根和二根做练习,不懂的地方就向哥哥请教。

*

林小婵在山里呆了一个多月,回到城里已是八月下旬。

这时候,运动掀起来了。

学生们干劲十足,革命热情高涨。

林小婵也很激动。

这种狂热,并不像后世说的那样一无是处。

这是一种单纯而朴素的热情,虽然盲目但很可贵。运动初期,学生们更多的是搞宣传,破除“旧思想、旧文化、旧风俗、旧习惯”,从而树立起新思想、新文化和新观念。

要知道,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,虽然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,可旧思想、旧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根除的,尤其是封建迷信大行其道,在农村很有市场。

幼年的她和秀娥妈妈,就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。

在农村地区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多少妇女儿童被封建礼教压迫着?可解放了思想,那些封建糟粕就没了市场,又有多少妇女扬眉吐气撑起了半边天?

当然,林小婵并未参与进去。

骨子里的她是个成年人,有独立思考能力,也很理性。于是,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菜园子和果园子上。

外面的大风大浪,影响不到部队上。

学生们还没动弹,就被家长们按下去了。想造反,先过了老子这一关再说。

林小婵做起了逍遥派。

暑期开学,该念初三了。

可学校里乱哄哄的,老师不好好上课,学生们也没心思学习,林小婵就去菜园子里搞试验,想研究一下杂交品种,提高产量。

张班长已经升到排长了,对林小婵的实验很支持。

他一门心思地搞后勤,带着几十名战士种瓜种菜、养鸡养鱼,把那果园子扩大了一倍。今年夏天,还收了第一茬黄桃,大院里都尝了鲜哪。

杨晓光初中毕业,该上高中了。

高中是地方学校,都停课了。他想出去扑腾,被徐春芳给按住了。

“晓光,不准出去瞎胡乱跑,给你弟弟做个榜样!”

林小婵也劝杨晓光。

“杨晓光,你就在家里自学高中课程吧?”

杨晓光按下了激动,也当起了逍遥派。

闲暇时间,就去菜园子里转一转。

在那里能看到小婵,戴着草帽,忙忙碌碌的。

他也上去搭把手,不像往日那么拘谨了。

有人问起来,就说自己在“学农”呢。

*

扑腾了一个多月。

上面发出了号召,要抓革命促生产,不能因为革命,就耽误了生产。尤其是农村地区,要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,城里的学生不能跑到农村去,农村地区要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文化运动。

这时候,中小学大多恢复了教学秩序。

部队子弟中学也不例外,学生们都回到了课堂上。可学习气氛被破坏了,再也不像往日那样把学习放在首位了。

中学生们老实了,可高中生们还是闲不住,总想着往外跑,看都看不住。

院里的家长们,哪个没经历过大风大浪?

他们觉得风向不对,把孩子圈起来也不是个办法,不如当兵去吧?由部队管着,这些小将们还敢乱跑?

赶上征兵,就有家长申请了指标,把孩子送去参军。

这是特招入伍的,不用去外省,都在营区里呆着。那些不够年龄的,家长们也申请了指标,等到高中毕业,就送去当兵。

这一年,就这么过去了。

到了一九六七年,大院里只要够条件的,都去当兵了。

杨晓光虚岁十六,篮球打得好,就进了机关篮球队,一边学习高中课程,一边训练。林小婵排球打得好,本来就是一棵好苗子,也被招进了女子排球队。

这是特招入伍的前奏啊!

林小婵高兴坏了,虚岁十六就有了军籍。

她写信给秀竹妈妈说了,一家人都为她感到高兴。

二根也发了誓:“小婵妹妹都当兵了,我也要去当兵!”

李秀竹就说:“二根,你要好好学习,不能跟着人家出去瞎跑!”

相比起来,农村学校还算稳定,半工半读的,跟城里不一样。运动一起,“学农”热情更高涨了,以前的全日制就改成了半日制,一边学习,一边劳动。

这时候,高校停止招生了,考学的路子关闭了。

农村孩子除了参军、招工之外,只能返乡务农。大根是抓住机会了,那二根呢?还能顺顺利利地当兵吗?

林小婵不晓得,只有鼓励二根好好读书。

不管到了啥时候,有知识有文化才能立足。

---

(晋-江-独-家,谢-绝-转-载)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