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香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港香网 > 六零空间美滋滋 > 第53章 晋江独家

第53章 晋江独家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*

杨晓光在营区见习一年。www.xinghuozuowen.com

那里地处山区, 戒备很严。为了保守秘密, 通信往来有严格要求,任何人不得违犯。

杨晓光明白, 这是为了保护某基地。

在大山腹地,有一处秘密研究所,不为人所知。可外界的窥探却免不了,那些敌对势力总是想法设法打探情报。

这天, 杨晓光所在的通信营截获了一组电码。

这组电码经过加密处理, 很难破解。

杨晓光带着小组苦战三日, 终于破解出来了。这跟他非凡的记忆力有关,虽然他的异能消失了, 可记忆力异于常人,尤其是分析挖掘方面,有着敏锐的直觉。

借着这条线索, 安全人员把视线转向了山区。

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, 挨家挨户逐一排查, 最后锁定了目标。

这是某山民家的远房亲戚,三十多岁,挑着担子走村串户, 贩卖一点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。跟山民一家熟络后,就经常在山里落脚。后来,又说想收一些山货,就在村里安顿下来。

特务落网后,安全人员又顺藤摸瓜, 一举破获了敌人的情报网,抓住了潜伏到山区的几名特务。

杨晓光立了功。

这份喜悦却无法分享,只好埋藏在心里。

这是部队上的纪律,跟任何人都不能说,也包括小婵在内。

*

这年秋天,秋粮获得了大丰收。

林小婵看着报纸,喜笑颜开。

这是省农科所集中力量,培育出的第一批杂交水稻,并在全省推广开来。今年秋季,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200斤,比过去提高了200多斤。

可别小看着这200斤稻谷啊,能养活好些人呢。

林小婵查阅过资料,解放前农业生产还很落后,水稻亩产不过600来斤;解放后,全国各地兴建起了水库、大坝、池塘、沟渠,水浇地增加了,一改过去“靠天吃饭”的历史,粮食生产有了保障,平均亩产提高到了800斤。

到了六十年代中期,大力推广高杆水稻矮化技术,解决了传统高杆水稻易倒伏、易霉变的弊端,亩产提高到了1000斤。七十年代杂交水稻的推出,更是解决了吃饭问题,国内粮食生产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,再也未出现一九六零年那样的困难。

这种成就,在世界上很了不起。

看看周边国家,水稻亩产不过250斤左右,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未得到改观,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。

除了杂交水稻,“稻田鱼”养殖技术也推广开来。

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,雨水充沛,在稻田里养鱼是再合适不过了。江南一带俗称“鱼米之乡”,也莫过于此吧。

林小婵很欣慰。

这两年,她跟省农科所那边一直保持着联系。还写了几篇摘要,把粮食种子、经济作物、科学养殖等知识加以提炼,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。

林小婵经历过困难时期,对七十年代的变化感同身受

靠着大集体的力量,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,那些困难终将成为历史,老一辈打下的坚实基础,将造福于子孙后代。

*

“国庆节”过后,林大根传来了好消息。

他转正后,就找了个对象,是部队上的大姐介绍的。

姑娘叫许建华,在机关单位做文职工作。林大根对许建华是一见钟情,许建华对林大根也很满意。

要说,林大根个子高高的,脸虽然黑了点,但英俊挺拔,很有吸引力。

接触了一段之后,林大根才晓得许建华的父母都是部队上的干部,家庭条件很不错。他第一次上门,紧张得手脚都没地方搁,许伯伯和王阿姨很热情,对他这个山里娃子一点也不嫌弃,他才安了心。

关系明确之后,林大根给家里写了信,寄了照片。

许建华五官端正,眼睛大大的,看着很不错。

林知山和李秀竹有些惶恐。

人家一家都是首长,这儿媳妇可伺候不起啊?好在,大根离得远,不照面就行。

林小婵听说后,呲牙笑了笑。

亏得现在打破了门第观念,不然,大根还不被当成“凤凰男”啦?要说,大根心底宽厚,是个有担待的,只要女方家里没意见,一定会幸福的。

大根的“个人问题”解决了,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了。

林小婵想着杨晓光,心里甜蜜蜜的。

虽然不能见面,甚至无法写信,可心却连在了一起。

*

这一年,就这么过去了。

一九七三年的“元旦”来临了,林大根和许建华举办了婚礼。

婚礼是在部队上办的,不请客不喝酒,很简朴,也很热闹。现在就时兴这个,新人戴着大红花,冲着伟人像鞠躬行礼,领导上台讲讲话,新人们把瓜子糖果一发,婚礼就结束了。

因为离得远,林知山和李秀竹也没赶过去。

说等到“春节”,大根和建华回来,再补办一场。家里都准备好了,有房子、有被褥、有成套的家具,还有吃的喝的。

林知山打算请客,好好热闹一下。

宰一口猪,杀几只鸡,再备一些山货,风风光光的摆几桌。林大根不想爹娘太麻烦,就写信说:“爹,娘,现在不兴请客送礼,我看就免了吧?”

许建华对乡里的习俗不适应,也表示赞同。

林知山和李秀竹商量了一下,就把大操大办的想法搁下了。

他跟秀竹说:“等到大根和建华回来,把亲戚请过来,摆一桌意思一下就行了……”

“唔,这样也好,还省钱了……”

李秀竹心说,只要小两口好好过日子,怎么着都行。

要说,娶个城里媳妇就是省心,大根是个有福气的。

*

转眼“春节”到了。

虽说是革命化“春节”,可对老百姓来说,该咋过还是咋过。

林知山和李秀竹早早准备好了,有鸡有鱼有肉,都是山里的风味儿,让城里的娃娃好好尝尝。

到了腊月二十八,林大根带着许建华回来探亲。

路过省城,跟小婵见了一面,就住在招待所里。第二天,林骏山帮着联系了卡车,把二人送到杨平坝。

许建华跟林大根进了山。

一路上,很是好奇。

这里山清水秀,云雾缭绕,就像世外桃源一般。

林大根的话匣子也打开了,就指着远处那片山峦说:“建华,那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有花熊和金丝猴,还有雪豹出没呢!”

许建华看着那片竹海,一下子就爱上了大山。

这跟城里很不一样,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令人陶醉不已。

进了村,许建华更是惊讶。

家家户户有吃的有喝的,那腊肉、腊肠挂在院子里,就像炫耀似的,跟她印象中的山村很不一样。

到了院门口,看到一位穿着蓝印花布褂子、系着围裙的娟秀女子,冲她笑着。

“娘,我回来了!”

大根拉着许建华做了介绍。

“娘,这就是建华……”

“妈……”

许建华按照自己的习惯,喊着妈妈。

李秀竹一连声地应着。

她知道城里都是这么称呼的,洋气着呢。

许建华一见到婆婆,就倍感亲切。

婆婆比她想象得要年轻,看着就像三十出头,一点也不显年龄。

李秀竹对许建华也很满意。

姑娘个子很高,落落大方,有一股麻利劲儿,很招人喜欢。

“大哥,大嫂……”

林小根也出来打了个招呼。

他放寒假就回来了,见了大哥和大嫂,腼腆地笑着。他这个年龄,不擅于跟年轻女子打交道,也没什么话说。

林知山下班回来。

大根和建华就迎上去,热情地招呼着。

“爸,您回来了!”

“唔,大根,这是建华啊……”

林知山觉得大根媳妇不错,是个过日子的。

晚上,林知山跟秀竹一说。

李秀竹也笑道:“建华还挺勤快的,知道帮着干活儿,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……”

二人总算放了心。

还是小婵说得对,部队上能锻炼人,瞧人家姑娘一点架子都没有,也没那些娇生惯养的习气。

*

“春节”期间,研究所不放假。

林小婵趁着星期天赶回山里。

吃了午饭,就要赶车走。

李秀竹拉着小婵的手,说:“小婵,以后不要赶这么紧,路上注意安全……”

“娘,我会注意的……”

林小婵笑嘻嘻的。

本来不打算回来的,可想着大根和大嫂难得回来一趟,就凑个热闹吧。

跟家人话别之后,林小婵要上路了。

小根去送姐姐。

一路走着,一路说着,一直送到了杨平坝。

“姐,等我毕业了,就留在城里,把爹娘都接过去,过年就不用跑来跑去了……”

“嗯,到时候咱们在省城过年……”

林小婵也考虑过这事。

研究所住房条件还可以,如果打结婚申请就能分到单间,甚至套房。等她成家了,爹娘就可以搬过来住。

说到成家,林小婵就想到了杨晓光。

那家伙远在营区,“春节”不回来,不晓得这会儿在做什么?

*

这会儿,杨晓光正爬上树屋,朝远方眺望着。

这树屋是野营拉练时做的,后来,变成了流动哨所。

这个思路来自于末世,那时为了安全起见,人类要么钻到地下城堡里,要么爬上树屋,远离地面,总之避开一切不安全因素。

山区昼夜温差大,夜间巡逻很冷。

有了树屋,战士们也能避避寒。那树屋建在高处,很隐蔽,不易被外界察觉,也便于瞭望观察。

杨晓光望着远方,想着小婵。

见习期间没有假期,再见面得到夏天了。

---

(晋-江-独-家,谢-绝-转-载)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